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質化研究方法
QUALITATIVE RESEARCH 
開課學期
95-1 
授課對象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張錦華 
課號
JOUR7040 
課程識別碼
342 M24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新聞401 
備註
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大眾傳播理論
95/9-96/1
授課教師:台大新聞研究所 張錦華老師      授課地點:新聞館313
學分數: 三學分 授課時間: Thurs.9:00-12:00
office hours: Wed 10:00-12:00 聯絡電話:33663121
Email: cchwa@ccms.ntu.edu.tw

一.課程目的:
這是新聞所唯一的必修理論課程,因此在短短的一學期之中,我們必須選讀基本的傳播理論知識;但是這一個領域已經與當代各類社會人文思潮匯集,因而無限的開展。 本課程將以議題的方式來探討新聞傳播領域中主要的觀點和研究,例如傳媒的產製過程、媒介文本、閱聽人接收與認同,媒介效果等等。
1.每一項議題都可以從不同的理論取向來理解,如量化研究、功能主義與多元觀點、批判理論、符號學、文化研究、女性主義、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等等。因此,每個議題討論時,都會同時閱讀幾種不同的理論取向所作的解釋。
2.本課程並不是要求學生熟背不同的理論或名辭,而是要啟發研究所學生觀察現像的問題意識、方法與興趣,認識不同理論的基本觀點,並訓練辨証批判的思維能力。當然,也希望同學藉由不同理論典範的角度,了解當代新聞傳播現像的多元而複雜的面向。同時,本課程希望同學不但能解析表面現象,更能具有深層結構的批判能力,培養深入的人文關懷角度。
3.同學們背景素養各有所長(或所短),文化價值與政治觀點亦相當不同,對理論與實務的接觸和興趣亦有相當差異,因此,本課程除了要求熟悉基本教材外,並要求同學選擇專題報告,以結合個人特色有所發揮,共同分享。(但是請特別注意:請大家務必尊重個人不同之政治立場,培養多文化意識,傾聽、理解、並肯認不同的想法。)
二.課程要求:

1.讀摘要與心得:每次的教材,應做一份摘要繳交(可簡要介紹其內容大意,並評析其問題意識,即作者為何提出其觀點/或進行該項研究,並可提出個人簡要的心得討論,二頁為原則),不得遲交。其目的是要求同學事先閱讀教材,做為上課討論之用。(30%)(原則上老師只登記是否繳交,並回答問題。讀書是良心事業,請對自己負責)
2.同學報告以分組進行為原則,每一次報告,請務必準備報告大綱,報告大綱應條列出報告內容,重要名詞定義,參考文獻等.大綱不必很長,但也不宜過於簡略.(至少兩頁)。各報告單元請自行討論如何分工,或與老師共同討論.請依據上課教材,決定你想報告的主題,並應於至少二週前與老師討論確定.並於前一天中午以前email 報告大綱給老師。各單元課程的講授,原則上由老師作理論流變派別的綜合講解,由同學針對教材內容作重點討論,並引介延伸相關的理論或案例作報告(每次報告至少包括一項英文文獻,以及兩個網站介紹).例如,產製過程單元,由老師說明這個領域中有那些研究取向,主要理論的典範觀點;而同學則可針對教材內容加以討論、並選擇相關理論或案例,如收視率的影響,或某個政治經濟學觀點,或守門人,或對台灣媒體集團有涉獵者可報告台灣的報紙產業集團等.
3.不定期課前小考(上課前的小考,所以請不要遲到,但主要目的並非記憶考試,而是問題及觀點的思考,但要求展現對前次上課的理解)
4.小型作業(其中至少有一次是符號學作業,一次是閱聽人作業,
5.期末書面報告:(佔25%)均應在期末考一個月之前,寫出大綱與老師討論
1) 題材:可以口頭報告為基礎來發展,內容可為理論文獻的整理及討論(不可僅是文獻堆砌,應有個人對其問題意識及發現之評述與討論),亦可為一小型之相關案例研究 (必須應用本課程理論,全然無關者將不接受,未曾事先核定者亦不接受)
2) 型式:正式之學術報告型式繳交。字數應為五千字至一萬字,格式應嚴格依照學術論文型式(應有書目與注釋)
3) 內容:應指出具體之問題意識(亦即論文主旨),說明解答此一問題之研究方式,無論是採取文獻評述或經驗研究均應呼應問題意識,結論應總結研究發現,檢討是否達成原設定之目標,有何困難,有何建議等)
6.問題意識定義:
1)這篇文章的結論,對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或某一件事分析,有特別(不同於其他分析)的助益.亦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以如何不同的方式解決?以何種不同的理論角度來解決?例如:為什麼工人【不】偷懶?女性美容都是為了【別人】?為什麼要提出【三大】典範,而不是獨尊科學?傳播研究為什麼要重視符號學派,而不以過程學派為滿足?
 2)任何書面作業,請嚴格依照論文格式,及註釋格式,並校正錯字(凡不合格者,均退回重做)。請參考所提供的論文格式,或者參考某一本重要期刊。
 3)若因事不能到課,請務必告知(可請同學代轉),以示互相之尊重。無故缺課,每次扣學期總成績兩分。請勿遲到早退,隨堂小考均在上課開始時舉行。
7.本課程鼓勵同學將相關教材自行整理之資料,製作個人學習檔案,在學期末時,並將舉行個人學習檔案展覽。
三.評分方式
1.摘要及心得作業:30% (要檢查書目寫法)每週繳交情形第二天請助理公布,遲交以一週為限,逾時不補交。
2.分組口頭報告:10% (請評論組負責評論)
3.不定期課前觀點小考:10%  
4.兩次小型作業:20%
5.期末報告:30% (鼓勵獨立作業,配合論文發表要求)

四.教材
1.主要教材
1.Shearon A. Lowery, Melvin L. DeFleur. 1988. Mileston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urk: Longman. (王蒿音譯,遠流:傳播研究的里程碑,1993.本書介紹各重要傳播研究之緣由、社會背景與後續發展,兼具歷史、社會、與傳播學術趣味)
2.John Fiske.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Theories. 傳播符號學理論, 張錦華等譯. 台北: 遠流. (傳播領域內的對符號學理論應用,介紹相當有系統,且能深入淺出)
3.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楊智.(文化手邊策系列)
4.其他講義
2.參考教材
1) 翁秀琪,199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証. 三民. (主要傳播理論觀點整理)
2) 李金銓, 大眾傳播理論. 三民, 1988. (八零年代的傳播理論代表著作,有作者個人寫作魅力)
3) 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本書原則上使用第一至第三章)
4) 林芳玫, 1996, 女性與媒體再現, 巨流, 1996.
5) 徐美苓,2001, 愛滋病與媒體. 台北:巨流。
6) McQuail, Denis.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4th edition. London: Sage. (本書涵蓋各派學理,結構方式與本課程相似,唯因包羅太廣,僅為點到為止)
7) Morley, David. Television, Audiences and Cultural Studies. 馮建三譯.1995. 電視、閱聽人、文化研究. 台北: 遠流.
8) Tomlison,John 1994. 馮建三譯. 文化帝國主義.時報出版.
9) 黃瑞祺, 批判社會學. 民85. 三民.
10) Boyd-Barrett & Newbold (ed.) Approaches to Media. London: Arnold. 1995.
11) Noelle-Neumann, 1995, 民意-沈默螺旋的發現之旋,翁秀琪等譯,遠流.(本書顯示量化研究如何設計,也包含深入的理論討論,值得細讀)
12) 張錦華,1995. (與柯永輝合著) 媒體的女人 碩人. 另一本女人的媒體,則由顧玉珍和周月英合著著.
五.上課進度及教材
1.導論2/20
閱讀材料
江才健,1998, “迎接一個後科學時代的宇宙新思維”.中國時報,5/3,4,5。
思考問題:
1. 「科學」研究的限制何在?學術研究的限制何在?
2. 你同意江才健的觀點嗎?
2.典範與社會研究觀點 2/27
閱讀材料
1. 劉君燦,孔恩的科技史觀概述,中國論壇,卷12,no.1. (對孔恩典範概念有清楚系統的說明)
2. 高承恕: 社會科學之特性 - 一個現象學的探討. 哲學與文化. no. 14. (比較行為主義典範與詮釋(現象學)典範對「人」的假設.)
參考材料
1. 黃瑞祺, 批判社會學. 民85.三民. 第一章:“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pp. 3-45.(引用哈伯瑪斯的觀點, 說明不同典範的知識特徵與知識的立場或目的,可參考其相關說明)
2. Thomas Kuhn,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Pp. 23-34. (本篇中討論科學研究實例部份,可略過,但請注意其對normal science 的界定。)
思考問題
1. 舉一個你很同意的對社會現象的解釋為例,說明其屬於何種典範思考? 為什麼?
3.傳播研究領域中的典範  3/6
閱讀材料
1. 林麗雲,2002, <依附下的成長?台灣傳播研究典範的更迭興替>。中華傳播學刊,no.1, Pp. 103-138.
2. 劉駿州,1994,<實証、批判、詮釋──三大方法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48:153-167.
3. John Fiske, 1992.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troduction: what is communication?” pp. 13-17. 張錦華譯. 傳播符號學理論, 遠流. 1995. (請分辨: transmission model/semiotic model)
參考材料
1. 張錦華. 傳播批判理論, 第一& 二章. pp. 1-66.(請比較行為主義研究和批判理論研究)
2. Boyd-Barrett & Newbold (ed.) Approaches to Media. London: Arnold. 1995. Section1-3: Media Sociology: the dominant paradigm. Pp. 21-32.Secion1-5: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Europe: some origins and prospects. Pp. 43-53.
思考問題
1. 你偏好那一個典範?舉一個你關心的傳播現象為例,說明不同典範會解釋那些面向?
2. 你認為台灣的傳播研究應如何發展本土化特色?
4.新聞傳播的產製分析 3/13
閱讀教材
1. 李金銓, 大眾傳播理論. 三民, 1988. 第二章與第三章。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証. 三民, 民81. 第八章. (守門人研究)
2.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楊智.第四章.pp. 71-102
進階參考:
1. 文化工業一書,均值得參考。
2.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 第一章, 第三節, 「馬克斯主義典範及傳播批判究」, pp. 6-16 (馬克斯主義、文化工業、與主控霸權等觀點的基本概念, 若希望深入者, 可參考書中其他章節)
3. Boyd-Barrett & Newbold (ed.) Approaches to Media. London: Arnold. 1995. Section 2-8 The culture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文化工業
4. 政治經濟學研究可參考馮建三(1992),資訊、錢、權──媒體文化政濟研究.時報文化.
5. 「文化工業的崛起」,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第七章, 林芳玫, pp. pp.81-209. (愛情書藉產銷過程分析)
思考問題
1. 如何從新聞守門和文化工業的角度來探討「八卦新聞」現象?有何不足之處?
5.媒介內容:真實建構 3/20
閱讀教材
1. 張錦華,1994, 第一章:電視與文化研究,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台北:正中.Pp. 1-16
2. 黃鈴媚,2002, 從「互動觀點」看生活世界:社會建構主義與傳播研究。中華傳播學刊。No.1, pp. 57-80.
參考材料
1. 戴育賢,1994, 大眾媒體與真實建構──一次現象社會學的探討. 新聞學研究, no. 48: 169-192.
思考問題
1. 舉一則新聞內容,討論其如何反映真實、再現真實、以及擬仿真實?
2. 你認為新聞客觀性在建構觀點下應如何看待?是否重要?為什麼?
6&7: 媒介內容-符號學觀點 3 /27、4/3
閱讀教材
1. 3/27: John Fiske. 傳播符號學理論, 張錦華等譯. 第三、四章(基本概念)
2. 4/3 第五、六、九章(意義的分析)
參考材料
1. 符號學是結構主義的觀點,所以本書第七章: 結構主義理論與運用亦可參考。此外,較應用的說明可以參考.<媒體的女人>, 第二章第一節: 結構主義符號學分析策略. 張錦華、柯永輝合著. 1995, 碩人,其他可參考:李幼蒸, 1989, 結構主和符號學,桂冠.高宣揚,1990. 結構主義.遠流.
以符號學觀點和研究方式所作的碩士論文已有不少,可參考女人的媒體、媒體的女人兩本書.(為張錦華老師指導之論文集)
2. 當然,羅蘭巴特的神話學及相關著作是很重要的進階參考。桂冠出版了巴特一系列書籍。另外,論述分析、知識/權力分析、批判語言學分析等均與此相關,有興趣者可作進階參考。
思考問題
1.符號學的分析,如何分成三層意義的解讀?試舉一例。
2.你的分析如何避免過於主觀的批評?
8.文本再現 4/10
閱讀教材
新聞學研究58期, 1999:再現與媒體專題.
1)蔡琰等,新聞敘事結構,pp. 1-28;
2)翁秀琪等,似假還真的新聞文本世界, pp. 59-84;
3)倪炎元,再現的政治.Pp. 85-112.
參考材料
1.新聞學研究58期, 1999,其他文章.
2.新聞建構的現象學討論請參考,Tuchman, Gaye. 1978, News as a Constructed Reality”, Making New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p. 182-197
思考問題
以一則新聞為例,分析其新聞框架、意識形態、我族/他者的建構.
9. 符號學及再現作業報告4/17
請以新聞或廣告為例,運用符號學分析方式,作一小型之案例分析練習.
請自行組成兩人一組。
10. 如何【說服】閱聽人? 4/24
包括說服傳播、認知不和諧、人民的選擇、親身影響,創新傳佈等
閱讀教材
1. Lowery & DeFleur, 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88.王嵩音譯: 傳播研究里程碑。遠流, 1993. 第四章:人民的選擇;第五章:有關大眾傳播的實驗;第六章:傳播與說服;第七章:親身影響;
參考材料
1. 李金銓, 大眾傳播理論. 三民, 1988.第七章.兩級傳播及創新傳佈的研究;第八章:耶魯研究與廣告、效果階層.
2.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証. 三民, 民81. 第五章,親身影響──兩級傳播理論的起源與發展;第六章. 創新傳佈;第七章:耶魯研究。
思考問題
1.舉一個實例子說明你自己被媒體說服的經驗?你是用那一種理論觀點來說明的?
2.舉一個例子顯示大眾傳播的影響是不能僅用說服理論來說明的?
11. 閱聽人:中度效果理論 (議題設定、涵化理論、暴力與媒介) 5/1
閱讀教材
1. Lowery & DeFleur, 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88.王嵩音譯: 傳播研究里程碑。遠流, 1993.第十三章:議題設定;第十一章:暴力與媒介;第十二章:電視與社會行為)
2. 張錦華,批判傳播理論,第二章,pp. 53-9. (評論中度效果理論)
參考材料
1. 徐美苓,2001, 愛滋病與媒體,第五章:愛滋病報導與消息來源設定。Pp. 200-234 (從議題設定觀點的案例研究)
2. 相關的研究案例甚多,尤其英文期刊中亦有很多。
思考問題
1. 請舉一個實例討論以上的效果現象。
2. 從批判觀點來看,這些理論有何缺點?應如何改善?試舉一例。
12. 閱聽人:第三人效果、沈默螺旋 5/8
閱讀教材
1. Noelle-Neumann, 1995, 民意-沈默螺旋的發現之旋,翁秀琪等譯,遠流.第一章至第三章。Pp. 15-82.(本書顯示量化研究如何設計,也包含深入的理論討論,十分有趣,值得全讀)
2. 第三人效果???
參考材料
思考問題
1. 試舉一傳播實例,分析以上這兩種效果?
2. 如果採用批判理論觀點,如何解釋這種現象?異同之處何在?
13. 閱聽人:接收分析 5/15
閱讀教材
1.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証. 三民, 民81. 第九章. 第五節,使用與滿足
2. Morley,David, Television, Audiences, Cultural Studies.馮建三譯, 電視, 觀眾,與文化研究. 遠流)第一章:批判電視觀眾研究史。Pp. 75-95.
3. 林芳玫, 1996, 女性與媒體再現, 台北:巨流。第六章:「閱聽人研究: 不同研究典範的比較」. pp. 149-182。
參考材料
1. 林芳玫, 1996, 女性與媒體再現, 台北:巨流。第七章: <阿信>與觀眾研究。Pp. 183-234.
思考問題
1. 如果要了解閱聽人接收八卦新聞現象,如果採用使用與滿足和其他理論,分別會提出何種研究問題,你認為還應該問什麼其他問題?如何加入批判性的角度?
14. 文化帝國主義與全球化 5/22
閱讀教材
1. 張錦華,2000/4/27,〈從批判觀點探討全球化和廣電文化傳播生態的論述爭議〉,「2000 國際華語廣播電視文化性節目觀摩與研討會」,政大廣播電視系。
2. 魏玓,2000, 傳播媒體的市場化、數位化、與全球化.當代,151期.Pp. 4-13.(本文詮釋AOL 和Time Warner的合併意義,對政治經濟體制層面的意義,有不錯的解
3. 廖咸浩,2000/4/25“台灣需要的是批判性全球化”,中時,p. 15.
參考材料
1. 魏玓,1998.全球化脈胳下的閱聽人研究.新聞學研究,六十期,pp. 93-114.(本文是理論性的整理文化帝國主義的觀點與多義解讀的閱聽人觀點衝突之處,結論較弱之外,理論整理具參考價值)
2. 當代153期全球化與資訊社會批判:紀念許勒與佛格
3. 帝國主義相關討論,參見Tomlison,John 1994. 馮建三譯. 文化帝國主義.時報出版.
15. 全球化/本土化與傳播政策 5/29
閱讀教材
1. 黃能揚,1998.本土文化產業的演變──以電視布袋戲為例. 發表於Conference o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btion of Local and National 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Global Age.” Chia-Yi, Taiwan, June 5-7, 1998.(是從本土文化角度來看如何因應全球化傳播發展,十分有趣)
2. 陳韜文,2001, “文化移轉:中國花木蘭傳說的美國化和全球化“,新聞學研究,no. 66, pp. 1-27.
參考材料
思考問題
1.分析及檢視(批判或肯定)一個全球化現象 (如臥虎藏龍和英雄電影跨國製作、全球風行現象)
16. 大眾傳播的社會(鉅觀)影響 6/5
閱讀教材
1. McQuail,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ies, Chap. 4: theory of media and theory of society. Pp. 60-90. (McQuail教材中,包含許多理論,如大眾社會、馬克斯主義、功能主義、政治經濟學、現代化和發展、傳播科技決定論、資訊社會等,報告同學可選擇其中部份加以發揮.)
思考問題
1. 台灣當前的傳播與社會問題,你認為何者最重要?
17 &18 期末口頭報告 6/12 &19
l 期末報告 6/30 繳交 

課程目標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